润唇膏品牌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高考改革改出一个教有贫富的畸形mevrsroy
TUhjnbcbe - 2020/7/29 13:23:00
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高考改革,改出一个“教有贫富”的畸形


从2009年起,单一的“统一选拔考试”将退出高考历史舞台。浙江省今天公布了该省新课改高考方案,除了高考成绩,高中会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也都将成为能否被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4月17日 中国青年报) 无论我们对“一考定终身”有多少批评,不管有多高的呼声要求取消“统一考试”,还学生自由选择学校的权力。笔者始终认为,在一个大的教育环境没有得到彻底改善以前,“高考”这种单一的考试模式依旧是各方利益平衡下的最佳考试模式,因为它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一个实在不算公平的“公平”:至少,无论贫富、能力高低,所有的学生好歹能在一张卷子中分出个你高我低。考砸了的人心服口服,考上的人也不会承受流言蜚语之苦。虽说弊病也是显然的,但在最大限度的公平这一点上,高考能给予考生的益处远比它的弊端多,分数不能代表一切,但分数能最大限度的代表你的平均水平,至于其他的才能,完全可以在其他途径得到发挥施展,而不是仅仅通过那一条独木桥来展示出来。 素质在中国,可以被简化为学钢琴、学绘画、学篮球、足球、外语等等五花八门的活动,这些实则充其量不过是几门“第二课堂”,有谁保证学好某某课程后就能成为一个有涵养、素质高的人才?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尴尬的是,真正能培养一个人素养的哲学、文学、历史却没有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同,就连学校的课程设置都没有给这些科目以太多的支持,如果说唱唱歌、跳跳舞就是一个人素质的展现,那古往今来所有的思想巨人就不该是那些哲学家、文学家,而是该让位于舞蹈家、音乐家、画家等等。寒门学生身上的艰苦朴素、吃苦耐劳、认真钻研的品质按这个标准就不该是所谓的高素质,但这些优秀的品质加上优异的学业都不能打动一名注重综合素质的考官,那高考带来的仅有的公平是否是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了?难道我们的教育真的已经步入“贫富两极化”的时代了? 这招“综合素质评价”究竟会考查什么素质?是学生的家境如何,还是家长的经济实力如何,抑或是家庭背景条件如何?这些学生素质背后的“素质”,担保有某一条会成为学校领导眼中可以升入更高学府的“优秀综合素质”。但对那些寒门士子呢?走出大山的金凤凰,这是我们对那些条件艰苦但仍旧苦读学习,最后通过考试成为栋梁之才的贫困学子最高的赞誉,假使一道“综合素质考察题”放在他们面前,他们会回答的自如流畅吗?德智体美劳的综合考察,请问贫困家庭出来的孩子,有谁有时间、有闲心、有金钱去钻研音乐、美术、艺术这些在他们看来纯粹是奢侈的东西?可惜的是,这些即将成为判定一个学生是否能够升入高等学府深造的必要条件之一。无权无势的寒门士子,唯一能寄托他们梦想的就只有高考这一条路可走,现在教育部门却要亲手把这条路给堵上,让他们绕道而行。问题是,其他学生绕道而行时,身边有家长的宝马奔驰伴驾、手中有着“琴棋书画”来开道指路,剩下的学子呢?用双脚丈量求学之路无疑是最艰苦也是最悲壮的旅途。 “寒门出高士,白屋出公卿”的美好景象可能会随着如此的“高考改革”而彻底隐退于历史的帷帐中。且不说这样做是否真的能选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淘汰那些高分低能的“好学生”,就现在的教育环境来看,这样的改革无疑给了许多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众所周知,走后门、托关系、送红包,这些陋习在校园中也无一例外。有谁还相信校园还是一个纯洁干净的地方?这似乎在给一些学生和学校指出了一条明路:有钱即可入学府,有权即可登高堂。面对素质考察这个主观评价占据绝对比重的考试上,留给金钱和权力的空间太大了,大到足可让人怀疑这是选拔性的公平竞赛,还是暗自下的丑恶交易。 如果真的有这一天,中国几千年来的教育先贤们一定会痛哭流涕、忍痛默哀,“教无旁类”几可成为历史,随之登堂入室的是“教有贫富”,大学的大门永远优先向有钱学习各种“素质活动”的学生敞开,寒门学子则顶着那顶“高分低能”的大帽继续挤着越来越窄的高考独木桥,而且就算考到了高分,也指不定能去名门高校,谁让别人要的是高素质的学生呢?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考改革改出一个教有贫富的畸形mevrsroy